2025年3月31日至4月1日,谈球吧主办的“韶风名家论坛”在化学化工大楼A417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原子尺度多相催化剂可控合成及应用与锂离子电池的前沿研究,特邀清华大学陈翔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李博权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田书博作专题报告。分别从人工智能设计锂电池电解液、锂硫电池中多硫化锂的结构、反应与调控和原子尺度多相催化剂可控合成及应用分享所面临的挑战和最新科研进展。
论坛最开始,清华大学的陈翔教授从锂电池的核心组成之一——电解液引入,讨论先进电解液设计开发面临着溶液化学规律复杂、电解液分子数目庞大、电解液组分间强关联优化难等挑战。进一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解决当前先进电解液研发的瓶颈难题,包括数据驱动发掘电解液溶剂化学规律,机器学习定量关联电解液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以加速上亿分子空间中电解液分子的精准设计,从而为下一代锂电池电解液提供潜在方案,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李博权教授聚焦于锂硫电池高能量密度特点,以多硫化锂为研究对象,讨论其离子溶剂结构,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机制,提出针对性的调控策略强化反应,提出了相平衡分析方法,定量了正极固-液-固转化的化学计量比与分界线。针对多硫化锂的离子溶剂结构,指认其与锂盐和溶剂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学效应,提出了弱溶剂化电解液的设计策略。面向低电解液下的动力学问题,提出了极化解耦方法,指认了浓差极化与电化学极化的控制区间。进一步提出了辅助氧化还原介体调控的化学原理,构筑了高能量密度的锂硫软包电池器件。

田书博教授主要从事原子尺度催化剂的精准合成以及催化研究。围绕多相催化的过程和构效关系揭示,探讨多相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的关系。发展了原子尺度精确的催化剂,解决了催化剂活性及稳定差的挑战。进一步优化等离子体喷涂及超声喷涂工艺,制备大面积、高活性、高稳定性ALK电极,并组装出1MW碱性ALK电解水电解槽。最后还研发出高效室内除甲醛催化剂,推动团簇产业化示范。

三场讲座,三个知识维度,如三把钥匙,为同学们打开了探索未知的大门。本次学术报告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术精神的传承。